暢讀書城 > 啟明星探案集 > 第二百九十一章 清河灣
    林啟笑道:“你這位故人倒是帥氣逼人啊,這樣的長相應該不難找吧。”

    沈素音臉一紅:“他是比別的男人好看一些,不過他最好看的,還是他的心腸,一般英俊些的男子,大都清高自負,他的心卻比女人還要溫柔些,有個詞怎么說來著……”

    “柔腸似水!”蘇海星笑著接道,她本想說“柔情似水”,一來現在還不清楚沈素音到底和這個馬東來關系有多深,二來她也是有夫之婦,而且相識日短,太過直白的調侃也不大得體。

    沈素音即點頭道:“就是的,林先生,拜托你務必幫我找到他,至于酬勞您盡管開口,素音絕不推辭,”又對蘇海星道:“你要那旗袍的縫制工藝,找他也是最合適的人選,就是他把衣裳一針一線縫起來的。”

    兩個人見她突然激動起來,面面相覷,印象中這個女人一向是很淡定的呀,這反差太大,那楚楚可憐的模樣連蘇海星看了都心碎,端起椅子坐得她近一些,挽著她胳膊:“放心吧,我家這位,找人還是有一套的,是吧?”說罷兩人一起看著林啟。

    林啟哭笑不得,就一個老家地址和一張素描畫像,難度也不小了,蘇海星怎么就這么攬下來,往自己肩膀上一擱?

    只是這會兒被兩個大美女水汪汪的眼睛瞅著,實在是有些騎虎難下的感覺,半個“不”字都說不出口,特別是沈素音雙目流波、眼帶期盼,別說是男人了,女人看了恐怕都不忍心拒絕,只得硬著頭皮道:“我盡力而為,這事辦得八字還沒一撇,那酬勞什么的還是日后再說吧,這樣,我明天先去安徽走訪一下,我估摸著得有三天時間吧。”問蘇海星:“你要先回上海么?”

    沈素音當即插口應道:“我跟蘇妹子也投緣得很,我丈夫這幾天也不在家,不如就住在我這里吧,等你回來,放心吧,住我這半點差池都不能有,怎么樣妹子?”

    這回林啟和沈素音兩人又一齊轉頭看向蘇海星,蘇海星一愣,暗暗好笑:“得了,又到我這了。”她還從來沒有跟自己兩個孩子分開這么長時間過,只怪自己剛剛大包大攬的,以為踢給林啟就行了,只得暗自苦笑著答應了。

    下午,林啟自己先回上海,蘇海星住在沈素音那里確實放心得很,衣食住行都有人伺候著,某種程度上講,比在上海還要舒適,她也正好和沈素音切磋一下技藝。

    回到家里,費恩問他:“星怎么沒有回來?”

    林啟簡單說了一下,又道:“我明天一早也要走了,去安徽一趟,你要一起么?”

    費恩看了他半晌,問道:“那阿曼達和丹尼怎么辦?”

    林啟這才想起還在上學的兩個孩子沒人管了,他爸媽倒是也喜歡這兩個混血孩子,只是林建軍和吳秀敏都不會說英語,兩個孩子也正在學中文,還說不利索,照顧起來實在不方便,只得道:“好吧,那這次我還是一個人吧。”

    簡單收拾了一下,還是第二天一早就出發了,先坐高鐵從上海到蕪湖,三個小時后下車,再轉乘到無為縣的大巴,到了無為縣再換車,在二十個鎮兩三百個村莊中,連問帶詢的終于找到了八里畔村,林啟直是后悔,早知道還不如開車過來呢。

    這時已經是午后時分了,好在除了路途遙遠、轉車麻煩些外,大體上還算順利,林啟忍著肚子饑腸轆轆,沿路找村民詢問找到那個叫清河灣的地方,林啟一到這地方,就明白了沈素音為什么只給到這個“模糊”的地址。

    這個叫清河灣的地方,住戶已經很少了,林啟沒費什么功夫就打聽到了馬東來的相關情況。

    清河灣果然是有一灣清清的小河,河邊上住著十幾戶人家,青年人都去城里打工掙錢,還在這里的都是些留守的老人和孩子,林啟挨個敲門詢問,直到第五家的時候,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打開了院門。

    林啟一開始就沒有拿出沈素音的那張素描,他想既然是馬東來的老家,應該還是他小時候的模樣,長大后的素描誰能看得出來?于是直接問老人家認不認識馬東來這個人。

    那老人家看去有八十多歲了,老態龍鐘的模樣,先是愣了半晌,緩緩道:“咱們這叫何家灣,沒有姓馬的。”

    林啟奇道:“何家灣?不是清河灣么?”

    “那是解放后才改的,往年叫河家村,解放后通了渠,才改名的,我們年紀大了念舊,還按老的叫。”老人家自顧說著,又關上了院門。

    林啟頓感一陣失望,先前問了四家,都說不認識這么個人,想想以馬東來現在35歲的年紀,成年后就到吳縣營生,還在上海生活過,說不定離開這里也已經將近二十年了,他的名字被人忘卻了也屬正常,只是他明明姓馬,怎么會在這個何家村的?

    林啟突然靈光一閃,他從小跟著養父母生活,這里又是他老家,自然養父母在這里生活的年限更長一些,肯定有人認識吧?當時只怪自己出發的太急,沒跟沈素音問清楚馬東來養父母的情況。

    好在現在通訊便捷,當即給沈素音撥了電話,沈素音想了想道:“他養父名叫何群,養母記不大清了,不過他們那邊的風俗,女方嫁過來之后,也要改成男方姓的。”

    “原來如此,”林啟心想,“何群,何家村,那就沒什么問題了。”

    只是有一點他還是有些奇怪,問道:“馬東來既然從小跟養父母生活在一起,為什么養父母沒有把他的姓改過來?”

    “這我就不清楚了。”

    “好吧,我現在已經到了八里畔村清河灣,有什么最新消息再通知你吧。”林啟掛掉電話,又敲了那老人家的院門,老人又顫巍巍的打開院門,看了林啟一眼:“還沒走啊后生,我們這里沒有你要找的那個人,你到別處去問問吧。”

    林啟道:“他是被您這邊的一位老鄉收養的,養父名叫何群,老人家您還有印象么?”

    那老人家這時愣了一下,抬頭仔細端詳了林啟幾秒鐘,才緩緩問道:“你找他們有什么事啊?”

    “是我的一個朋友拖我找他的,您認識何群么,老人家?”

    老人家低頭嘆了口氣:“何止認識啊,他是我的侄子……”

    林啟被老人家請進了屋子里,這是個二層磚瓦小樓,外表看上去剛建了沒幾年,里面跟一般的農戶人家差不多,水泥地面,堂屋一張大的四方桌,幾把椅子整齊的擺在四周,家里除了這位老人家以外還有一個四十多歲的婦女,老人家一進屋便喚那婦女道:“金枝,去給這后生倒碗水。”

    林啟心道:“應該是他兒媳婦吧。”

    那叫金枝的婦女穿著圍裙,袖子捋得老高,應該正在后院洗衣裳,聞老人家喚她,敞亮的答應了一聲,很快就端了碗水過來,沖林啟咧嘴一笑,又回后屋了,老人家招呼林啟道:“我們這的風俗,女人不見外客,這些年頭很少有愿意留在家里的男人了,我那兒子一年到頭也在市里打工,沒辦法,大孫子高中就要畢業啰,處處要用錢,等上了大學,再畢業,成家,還要在市里頭買房,有時想想,咋地現在日子變好了,人卻反而活得越來越累。”

    林啟見老人東拉西扯的,只得附和著先聊兩句,最后才問道:“老人家,您說那何群是您的侄子? 那他子孫的情況您該知道吧?”

    老人家嘆了口氣:“知道什么呀,我哥哥一過世,他們一家就搬走了,何群那小子從小身體就不好,去上海看病的,結果還是沒有用,四十頭上就走了,他媳婦沒幾年也跟著去了,他們這一家,命苦啊,要是活到今天,也該六十了吧,他那幾個子女頭兩年還回來看看我們,后來也沒音信了,據說有去了蘇州的,還有個去了香港呢。”

    “正好將近二十年,”林啟心想,“他們就是那個時候先搬到上海的,那時候馬東來應該剛剛十五、六歲,養父母相繼過世后,他就去了蘇州吳縣,那個去了香港的,應該就是他大哥——養父何群的親生兒子,那還是奇怪啊,沈素音說他大哥還早他十二年失蹤,馬東來自己失蹤了兩年,加一起也近十五年了吧,時間上也大體吻合,他明明是去了香港,為什么沈素音要用‘失蹤’這樣的字眼?這顯然是她的好朋友馬東來告訴她的,難道他們兄弟兩之間還有什么過節么?”

    林啟搖了搖頭,這是后話了,當務之急還是先找到馬東來再說吧,又問道:“老人家,您知道他們搬去上海以后,住在什么地方么?”林啟想到這么多年過去了,城里到處在大拆大建,恐怕問到地址也是無濟于事,不過有勝于無,實地查訪一下,興許還是有收獲也不一定呢。